周楊:敬迎忠魂歸故里 紅色基因永傳承
發表時間:2022-12-26來源:中國文明網

  他是幫助烈士回家的“引路人”,9年間義務為40余名烈士親屬尋找親人,敬迎革命烈士魂歸故里。

  他是礦區紅色文化的“宣講員”,利用為職工培訓的機會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宣傳,讓紅色基因賡續傳承。

  ……

  他就是安徽省淮北礦業集團鄒莊煤礦職工周楊。

  9年奔波 為忠魂照亮“回家”路

  淮北,一片英雄輩出、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熱土,也是淮海戰役的主戰場。70多年前,英勇的人民解放軍戰士用鮮血和生命開辟出通往新中國的光明道路,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無數烈士也因此長眠于此。

  2013年7月,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改建,把分散掩埋在附近的3000余具烈士遺骨遷移到陵園中。周楊作為志愿者,參與鑒定和整理烈士遺物。

  “在整理烈士遺物時,我發現好多烈士大都是十幾歲、二十多歲就犧牲了,而且很多還是河南、山東、山西等外地的。他們把生命都獻給了這片土地,我們為什么不能盡己所能為他們做一些事情?”從那時起,周楊就萌生了為烈士尋親的想法?!霸缫惶熳尭锩攘遗c家鄉親人重新‘相聚’,既是對英雄的致敬和緬懷,也是對烈屬的幫助和慰藉?!?/p>

  然而,為烈士尋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當年戰況緊急、記錄不完備等原因,一些烈士的身份無從考證,相關信息也不準確。周楊告訴記者,“當時都是手寫登記的信息,姓名、籍貫等信息都會有出入,后來又由于部隊整編,或者住址改變等,這都加大了為烈士尋親的難度?!薄?/p>

  周楊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一名烈士犧牲時,被錯誤登記為魚臺人?!按饲拔覀円恢痹谏綎|省魚臺縣尋找烈士親人,但久久未能找到。后來考慮到可能是當時登記受方言、口音影響出了錯,江蘇省盱眙縣的‘盱眙’經常被誤讀為‘魚臺’,于是轉變方向尋找?!惫黄淙?,周楊終于在盱眙縣找到烈士的親人,實現了烈士家屬尋親的心愿,完成了一次別樣的跨時空“團聚”。

  “其實,像這樣因為信息不準確增加尋親難度的事例不勝枚舉。特別是時間越久遠,烈士的信息越來越模糊,一直牽掛著他們的親屬也越來越少?!绷钪軛钣∠笊羁痰氖菐椭沂坷钐覛鈱ふ矣H人的事?!傲沂渴巧轿鲿x中人,我們在當地的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檔案中找到了烈士生前居住的村莊??墒?,當地志愿者在幫助找尋時發現,村莊里已經沒有姓李的村民,也沒人認識李桃氣,當時線索就斷了?!?/p>

  盡管絕大多數的尋找都是以遺憾告終,但周楊從不輕易放棄,只要有機會就多方打聽。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機會,周楊得知山西一名志愿者的同事的爺爺參軍后在淮海戰役中犧牲,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尋到,不過其名字是“李淘氣”。后來,經過多重信息核實比對,發現“李淘氣”就是烈士李桃氣,只不過其家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搬到了山西臨汾。

  9年來,周楊先后收集到40余位烈士親屬的線索信息,經過資料查閱、線索摸排和實地尋找求證,成功為江蘇淮安籍烈士張永和、山東濟寧籍烈士王保榮等烈士家屬尋找到了親人的埋骨之地。

  耳濡目染 潛心研究紅色文化

  為烈士尋親,周楊并非一時心血來潮。受家人的影響,他從小就對革命文化情有獨鐘。

  周楊的爺爺周維興曾經是一名支前民工,在淮海戰役期間,他和村里的年輕人拉著板車、冒著炮火,來回奔波在楊柳兵站和南坪前線之間,冒著生命危險為解放軍運送彈藥、給養,再及時把傷病員運回后方戰地醫院。

  周楊的外公楊學忠1944年參加新四軍,曾在淮海戰役蚌西北阻擊戰中浴血奮戰,后來又隨部隊進軍西藏,歷經千難萬險修建川藏公路,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以及國防事業貢獻了青春和熱血。

  周楊生在濉溪縣韓村鎮,也在這里長大,周邊有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文昌宮、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小李家紀念館等多處紅色教育基地?!靶r候,經常聽爺爺、外公和村里老人講述淮海戰役感人的支前故事和人民解放軍英勇的事跡,這一切都在心中埋下了紅色的種子?!敝軛钫f。

  1997年開始,周楊就潛心研究紅色文化,購買了大量黨史、軍事及地方志書籍資料,用沾滿泥土的雙腳探尋淮北這片革命熱土的最動人的故事,撰寫了70多篇30余萬字的研究文章。

  多年來,他利用業余時間,驅車3萬余公里對周圍各文物點,特別是革命歷史遺址進行保護性巡查,新發現淮海戰役南坪阻擊戰三官廟戰斗遺址、新四軍抗大四分校苗莊戰斗遺址等革命歷史遺址,填補了歷史空白。他走訪本地健在的淮海戰役親歷者,搜集整理了10萬余字的第一手回憶資料,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也為幫助烈士尋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義務宣講 讓紅色基因賡續傳承

  “每一次為烈士尋親,都讓自己對那段歷史和英烈們有了更深入地認識?!敝軛钌钣懈杏|地說,“記錄好、宣傳好革命英烈的故事,讓紅色基因賡續傳承,是我輩應盡的責任?!?/p>

  周楊拿出自己收集的數百件革命戰爭時期的獎章、證書、文獻資料等珍貴藏品,參加了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的紅色集藏展及礦區巡展,近3萬人次參觀了展覽并深受教育。

  工作中,周楊利用為職工開展安全培訓的機會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宣傳,作報告160余場次,讓2萬余人聽眾受益,被職工譽為“礦區紅色宣講員”。

  為了在宣講時讓職工愿意聽、聽得懂、記得住,周楊從具體的人和事說起,講淮北的革命斗爭史,講本地著名的革命英烈……在他的講述下,一個個名字和遙不可及的歷史,變得鮮活立體和觸手可及,大家都受益匪淺。(來源:中國文明網 供稿:安徽省文明辦 淮北市傳媒中心)

2022年第三季度

周楊入選“中國好人榜”

責任編輯:張慧磊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成人噜噜噜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