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巴蜀大地天氣微寒,在四川省綿竹市九龍鎮棚花村,一棟棟畫著綿竹年畫的川西民居錯落有致,一條條平坦潔凈的水泥路蜿蜒伸向遠方。在棚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說起民宿發展,聊起鄉村振興,村民喜上眉梢?! ?/p>
“黨的二十大報告里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句句說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迸锘ù妩h支部書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蔣剛在宣講中生動地講述著。村民圍坐一旁,聽得津津有味。
依托遍布城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四川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深入開展宣講活動,積極舉辦文明實踐活動,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
理論宣講 走“心”又有“新”
在綿陽市北川縣小壩鎮金鳳村村委會的廣場上,來自小壩鎮金鳳村和外白村的50多名干部群眾早早地齊聚這里,全神貫注地聆聽黨的二十大代表、四川羌繡傳統刺繡工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云珍分享她在參加黨的二十大盛會時的所見所聞和真實感受。
陳云珍通過一個個簡短的小故事深入淺出地向黨員干部群眾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讓老百姓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
在資陽市,有一支由各級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組成的市委宣講團“資陽楷?!毙v分團,他們分赴全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黨的二十大主題宣講。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講團“資陽楷?!毙v分團首場報告會上,全國優秀志愿者、四川省道德模范、市委宣講團“資陽楷?!毙v分團成員蔣小康,走進雁江區蓮花街道雁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現場居民講解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義,并分享了自己和身邊人開展志愿服務的故事。
用好陣地 接地氣更有溫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振興大有可為,美麗小靖未來可期”……近日,在宜賓市高縣慶符鎮小靖社區的大榕樹下,一張圓桌,數條方凳,黨員干部群眾圍坐在“榕樹課堂”上,聽“圓桌方凳”基層宣講隊宣講員、小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鐘志強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暢談幸福新生活。該縣持續發揮“圓桌方凳”基層宣講隊作用,組織“行業先鋒”“鄉土專家”“村賢能人”走進田間地頭,聚焦群眾需求、緊跟時代熱點,把黨的創新理論講深講透、講好講熱,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高縣落地生根。
立冬后的雪域高原漫天飛雪,銀裝素裹。在阿壩州若爾蓋縣嫩哇鄉的草原上,馬背宣講隊宣講員與牧民群眾圍坐在草地上,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的推動綠色發展相關內容。若爾蓋縣地廣人稀、牧民群眾居住分散,為解決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該縣組織成立了馬背宣講隊、摩托車宣講隊,穿梭在綠水青山間,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各遠牧點農牧民群眾身邊,宣講員講得認真,牧民群眾聽得仔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結合我們村實際情況,咱們要堅持走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在南充市蓬安縣正源鎮紅豆村王家大院里,該村駐村第一書記雷秦與村民們圍坐在一起,以一場別開生面的壩壩會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壩壩會上,雷秦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家常話”,向群眾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小切口,反映鄉村振興大主題,講解大家所關心的政策內容。
辦好活動 文明實踐有生氣聚人氣
“翻山鉸子”既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巴中市40余支特色宣講志愿服務隊伍之一。在巴中市平昌縣金寶街道金寶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外的文化廣場上,“翻山鉸子”宣講隊成員楊琨一邊擊打銅質小镲“鉸子”,一邊用創編的順口溜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前來圍觀的群眾贊道:“說的都是百姓事,講的卻是大政策,高深的理論被他們說得通俗易懂?!?/p>
在自貢市榮縣雙石鎮金臺村,歌曲《向前跑》、花船表演、現代川劇《鄉村振興新農民》等一個個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讓大家在春風化雨中感受理論的溫度,文藝的魅力。為了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好、宣傳好,讓老百姓家喻戶曉,榮縣將“微宣講”與文藝活動結合,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織500余名宣講志愿者,深入田間地頭、企業車間、學校課堂等,通過歌曲、小品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生動節目,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同時,該縣還積極探索“文藝+”“網絡+”模式,創作出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題農民漫畫、鋼筆畫、現代川劇、書法、小品、歌曲等,推動線上線下聯動宣傳。
“黨的盛會二十大,勝利召開傳天下,會議精神鼓舞人,舉國上下齊歡騰……”在眉山市丹棱縣齊樂鎮龍灘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作平文化大院里,群口快板節目《禮頌黨的二十大》吸引眾多群眾駐足聆聽,人群中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節目創作者——全國優秀文化志愿者、龍灘社區紀委書記王作平說,十年來,他感受到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鄉村振興,還是鄉風文明建設、家庭文明建設等,都讓農村生活環境和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希望能用快板這種接地氣的表演,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供稿:四川省文明辦、四川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