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宣講模式 把黨的聲音傳遞到“最后一公里”
發表時間:2022-12-26來源:中國文明網綜編

  黨的二十大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在政治上、理論上、實踐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科學謀劃了未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極大點燃和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團結奮斗的熱情。連日來,各地積極開展宣傳宣講,多角度、多載體、多渠道引導廣大基層群眾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接地氣、入人心。

  天津市和平區:“小喇叭”響起時代強音

  走進和平區新興街新時代文明社區實踐站,一場輕松歡快的基層宣講會正在進行。來自朝陽里等社區的志愿者團隊和居民們共聚一堂,以快板、詩朗誦、三句半等接地氣兒的文藝表現形式,暢談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體會。和平區新興街道組織開展“二十大精神潤心田 文明實踐譜新篇”新時代文明實踐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把黨支部建在網格上,讓黨員力量充分下沉,不斷豐富宣傳載體,創新學習形式,依托“和平夜話”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送進尋常百姓家。

  接下來,志愿服務活動將走進更多社區,還要走進學校、企業等單位,積極創作出更多的新作品、好作品,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傳播得更遠、更廣。

  福建省三明市:創新宣講模式 當好學習“戰斗員”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三明市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創新形式,組織宣講員深入田間地頭,通過非遺特色宣講、文藝宣講等宣講活動,持續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寧化縣水茜鎮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現場。

  在寧化縣水茜鎮沿口村,當地民俗表演者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戲”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相結合,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遞到群眾心間。

  將樂縣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宣講大篷車”首場宣講活動走進高唐鎮??诖?,用“理論+文藝”的形式,將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融入文藝表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說出來、唱出來、演出來。同時,通過黨的二十大精神知識競答活躍現場氣氛,在寓教于樂中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更接地氣、更入人心。

  重慶市銅梁區:金錢板打得巴實 評書說得火熱

圖為金錢板非遺傳承人何代科在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

  “金錢板,響連天,聽我把建黨精神來宣傳?!苯?,在銅梁區安居古城游客接待中心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鎮里組織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讓居民和游客聽得津津有味。重慶金錢板非遺文化代表性傳承人何代科走上講臺,精神抖擻地敲響竹板,用押韻通俗的唱詞、生動形象的表演,向觀眾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贏得陣陣掌聲。

  在火神廟街翰林酥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前,安居中學教師肖剛則給附近商家和游客表演了新創作的黨的二十大精神評書,現場氣氛熱烈,居民和游客紛紛“點贊”。 

   陜西省漢中市:“百姓名嘴”用鄉言土語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快!快!快!宣講開始了!”隨著一陣清脆的快板聲響起,漢臺區漢王鎮新風村的村民們奔走相告,迅速趕到村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院落里。漢中市委宣傳部、文明辦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實施文明實踐“十百千萬”宣講工程,組建黨的二十大精神漢中市文明實踐宣講團,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陣地,邀請國家及省市道德模范、勞動模范、文藝骨干、書法名家等,赴全市各縣區開展宣講活動,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群眾心中落地生根。

  漢中市積極發揮各類典型引領示范作用,充分挖掘具有較深理論素養、較強業務宣講能力、群眾親和力高的“百姓名嘴”,用鄉言土語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用身邊故事激勵群眾共同創造美好幸福生活,讓宣講沾泥土、帶露珠、接地氣,讓黨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供稿:天津市文明辦、福建省文明辦、重慶市文明辦、陜西省文明辦 綜編:梁海燕 榮毅

責任編輯:梁 海燕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成人噜噜噜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