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5年,晉國公子重耳由于遭到其父王寵妃驪姬的陷害,被迫帶著一群家臣倉惶出逃,踏上了流亡之路,這其中就有介子推。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重耳饑病交加,氣息奄奄。介子推見狀毅然拔刀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熬成湯給重耳充饑,從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這就是歷史上“割骨奉君”的故事。公元前636年,重耳登上了晉國王位,史稱晉文公。此時,他受到一幫大臣的曲意奉迎,一時間志得意滿,大肆分封。介子推苦心規勸卻無濟于事,便作出了隱居綿山、獨善其身的選擇。晉文公知道后,急忙帶著大臣們趕到綿山尋找,卻始終不見介子推的影子。晉文公便命人放火燒山,只留下一條道路。一時間,風起火烈,大火綿延數百里。三天后,晉文公上山尋找,卻發現介子推與母親已葬身火海。悲痛之余,晉文公下令在介子推蒙難的那個月,全國上下家家禁煙火、吃冷食。久而久之,便逐漸形成了寒食節。 (來源:《我們的節日》)
責任編輯:黃曉思